Website Logo

Search for lenses, articles and help

Cooke 产品 作品 新闻

电影《狗阵》| 摄影师高伟喆访谈

图片
By: Cooke团队  |   1 阅读时长:分钟

电影《狗阵》导演管虎凭借此片在第77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获得特别奖。

电影《狗阵》工作照

摄影指导高伟喆(左)导演管虎(右)

管虎曾对摄影指导高伟喆说:“我们能不能像刚毕业的电影学院学生那样,拍一部朴素又真诚的电影,没有任何杂念。”

《我和我的祖国之前夜》、《革命者》海报

在高伟喆老师摄影系毕业后管虎导演便开始与他合作,至今他们已经合作完成了多部影片。从《我和我的祖国之前夜》到《革命者》,《狗阵》给他们带来了与以往不同的挑战:它要求影像与叙事融为一体,追求自然主义的光影风格。

电影《狗阵》静帧

 

以下为摄影指导高伟喆的访谈内容:

问:您讨论过哪些视觉参考?您的创作愿景是什么?

捕捉自然光的独特美感,并为影像注入个人的情感力量,一直是摄影师的崇高追求。

()

电影《狗阵》静帧

在剧本初期讨论中,高伟喆始终记得管虎的那句话:“我们不是在拍电影,而是在记录一段生活。”

面对一部情感浓烈的电影,影像创作不能从技巧开始。摄影师需要内省自己的情感,调动真挚的感受与导演的意图共鸣。“记录生活中的一段”中的“记录”二字值得深思。真实与创作者主观处理后所产生的真实感之间的差异,是创作的核心。

()

电影《狗阵》工作照

 

问:您之前使用过Cooke镜头吗?可以分享您的经历吗?

在本科摄影系读书时,我听穆德远老师提到Cooke镜头,描述其“独特、柔美、手工制作”的特点,这些词我至今记忆犹新。在二年级的镜头课上,袁佳平老师首次提到了“Cooke Look”。

那时,我虽然只用相机拍过照片,对Cooke镜头的视觉风格和其他镜头的特性没有具体感受,但Cooke这个名字与“独特、柔和、低调、坚守”等词汇联系在一起。

Cooke S4/i 65mm

大二暑假,我与张磊导演在珠海拍摄了我的第一支商业广告——格力电器。那时大型企业与电影化叙事结合刚刚兴起,我们使用了摄影系的Cooke S4/i镜头。65mm镜头在f/2.8光圈下的焦外虚化,带来了难以言表的抽象派美感,这些工程师们都在惊叹的说,摄影师拍的太好了。而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但对我来说,这是我第一次拍摄受到的第一次的褒奖。

短片《塑料金鱼》

后来,我再次用熟悉的S4/i镜头,是帮将要毕业的师姐吴辰珵拍摄她的毕业作业《塑料金鱼》时,这部学生作业获得了很多的短片奖和摄影奖。

电影《革命者》

中国首部使用Cooke Anamorphic拍摄的电影

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重点的献礼影片《革命者》,我使用了cooke 1.8x的全画幅变形宽银幕镜头,影片拍摄于2020年,当时这组镜头尚未全面量产,只有 40,50,75,100mm 4颗镜头。我们是第一部使用1.8x Anamorphic/i FF变形宽银幕镜头拍摄的中国电影。

问:您喜欢Cooke镜头的哪些特性?

在《狗阵》中,我们选择了Cooke 2x Anamorphic/i S35镜头,全片采用单一焦段完成拍摄。

我始终认为光线的运用远比镜头的选择重要。然而,每次使用Cooke镜头时,我都会联想到“谦逊、内敛、柔和、独特、个性”等词,它们时刻提醒我记住创作的初心。

问:您讨论了哪些分镜设计?

最终呈现的视觉效果如何?

为实现管虎导演所提的现实感,光线设计必须隐而不露。此外,拍摄狗群需要依靠实拍效果,因此我们广泛使用了运动控制设备。

()

电影《狗阵》工作照

剧组在戈壁滩上搭设MOCO工作平台

在拍摄前,摄影师需在运动控制系统中模拟手持镜头的运动节奏。当光线和时机恰到好处时,我们用同样的镜头运动记录天空、地面和大巴。为确保画面衔接流畅,狗群需在散射光下跑入镜头。动物组每次引导2-3只狗从山坡跑下,如白天找不到云层,我们就在日落的散射光中拍摄。

()

电影《狗阵》工作照

剧组在戈壁滩上搭设MOCO工作平台

所有的设计与等待,都是为了让影像呈现真实感。影片中戈壁荒漠的自然魅力,看似自然流露,实则是精心设计的成果。

问:《狗阵》项目选择了哪一系列Cooke镜头?

电影《狗阵》静帧

《狗阵》的画幅比例设计非常独特。我们选择了中短焦段的Cooke 2x Anamorphic/i S35镜头,以单一焦段完成全片拍摄。在Super 35格式下,画面裁剪为2.47:1比例,充分利用传感器的最大面积。

《狗阵》在国产影片中罕见地实现了全片深焦摄影。白天的光圈控制在T16,夜晚控制在T8或以上。这样的设计将观众始终置于深焦空间中,直接感受到戈壁小镇的空间魅力。

电影《狗阵》静帧

问:拍摄过程中各部门如何协作?

高机位镜头只能在场景内寻找高处设置,绝不随意使用航拍或摇臂镜头。需要广角镜头时,我们移动摄影机;需要远景镜头时,我们将设备搬上山。

这种创作原则使得大多数镜头都能用三脚架完成,让观众如幽灵般跟随镜头,静静地观察角色的生活片段。

电影《狗阵》工作照

《狗阵》的拍摄几乎全在实景完成。摄影师高伟喆习惯于在拍摄场景前彻底预设光线。在拍摄二朗(彭于晏饰)家时,灯光组在玻璃屋顶预设了多种可控光材,包括蝴蝶布、黑布,以及多种可改变色温的布料。在关键的庭院戏中,蝴蝶布与蓝布结合,模拟高温散射光。这种预设光线与广泛使用自然光的方法,为影片节省了大量制作时间。

在完成分镜设计后,摄影师高伟喆与导演组用小型相机精确预拍关键场景,为正式拍摄制定了工作手册。经过数次调整后,拍摄计划能与排练过程紧密贴合。管虎导演与高伟喆摄影师合作的多部影片均采用了这种方式。

图片

电影《狗阵》静帧

色彩创作是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戈壁荒漠的自然色彩与创作者的色彩表达需在“真实感”基础上找到适当平衡。摄影师高伟喆提到,所有色彩表达必须以光为基础,场景中的色调与层次也需以光线的原始氛围为依据。

在与导演管虎讨论剧本时,摄影师高伟喆深入探讨了每个户外场景的光线氛围。剧本中涉及了许多天气氛围:强风、大雨、飞雪、雾霾、沙尘暴、冰雹、晴天、阴天、日落、黎明,甚至还有神奇的日蚀。将这些丰富的氛围融入电影的时间轴中,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色彩表达,既充满设计感,又不显得做作。

日食

日食

日食

电影《狗阵》静帧

《狗阵》一旦有了色彩的时间轴,观众就能依次感受到蓝色、绿色、冷色调、暖色调。当这些不同的色彩体验在影片高潮时汇聚,色彩表现再次得到提升,狗群和日蚀部分的色调再次回到之前。

描绘日蚀的最具挑战性的方面之一是重现地面上的光线变化,因为气氛越神秘,光线结构就必须越真实。与此同时,日蚀期间的光线结构和色彩关系与阴天的光线大不相同;仅仅选择阴天的光效不足以再现日蚀的视觉冲击。

 

电影《狗阵》工作照

通过对日蚀的研究发现,在日蚀期间,来自天空天顶的散射光非常微弱,色温较高,而在地平线方向、较低的光位上,有着明显的低色温暖光,且该光的照度比天顶的散射光要高。

为了模拟这种效果,灯光团队需要在广阔的户外场景中控制特殊的光线结构。为了满足各种色彩创作的需求,摄影师必须不断与天气作斗争。高伟喆提到这一点时非常激动,整个剧组也齐心协力,连每日的通告都分为阴天和晴天两个版本,所有演员随时待命,根据光线变化调整拍摄进度。正是导演管虎对摄影的重视,才使得《狗阵》的色彩创作成为可能。

()

电影《狗阵》静帧

问: 你们使用了什么拍摄格式和胶片类型?涉及哪些感光度和实验室处理?

在调色阶段,高伟喆老师希望通过胶片介质赋予画面更清晰的个性。调色团队与美国的FotoKem合作,将数字影像转移到胶片上,然后再扫描回数字影像,添加了胶片颗粒和胶片冲洗过程中的偶尔小错误。这使得《狗阵》中的影像在数字时代显得更加生动和有动感。

电影《狗阵》静帧

这个过程看起来可能很简单,但实际上涉及很多可能性。例如,使用哪种胶片作为载体?在哪个调色阶段进行胶片打印?使用什么样的洗片工艺?

每个选择都给画面带来新的视觉质感。经过几轮测试,最终选择了柯达胶片作为载体,保留了胶片颗粒感和洗片过程中出现的细微瑕疵。这些处理使得《狗阵》中的画面在数字影像时代更加生动和富有活力。

电影《狗阵》静帧

-结语 –

回忆起在电影学院的时光,高伟喆回想起一位老师说过的话:“好的电影摄影应该藏身于故事背后。”毕业后,他曾倾向于展示自己的技巧,尽可能在影像中添加更多内容。然而,《狗阵》是一个“减法”的过程,尝试以更纪录片的方式来看待世界。但当创作者突破原有的困境,试图建立一种新的创作方法时,却突然意识到自己似乎又陷入了一个新的困境。

 

**注释**

1. 本文部分内容引用自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访谈|影像亦在阵中——与高伟喆谈《狗阵》的摄影创作

2. 文中所涉图片及视频由高伟喆及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官方微信公众号提供。

3. 灯光师:孙志功|现场灯光师:孙霄磊

摄影师:侯胜贺 滕飞 常城|移动组长:侯胜昊

调色师:胡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