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site Logo

Search for lenses, articles and help

Cooke 产品

Cooke Panchro 的传承与历史

A SpeedPanchroS
By: Cooke团队  |   1 阅读时长:分钟

Panchro 这个名字在多年的发展中几乎已成为 Cooke 的代名词。这是一组拥有悠久历史的镜头系列,因其独特魅力和声望而备受推崇。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这个标志性光学系列的起源,它在近百年的时间里以多种形式存在,包括近年来的 Cooke Panchro/i Classic S35和全画幅定焦镜头,以及最新的 SP3 系列。

A SpeedPanchroS

1943 年的 50mm Series I 未镀膜的Speed Panchro

aebaaeabbe
2017 年的 50mm Cooke Panchro/i Classic FF

1920 年:Cooke Series O Opic

1920 年,Horace William Lee 在 Taylor, Taylor & Hobson公司设计了 Cooke Series O Opic,作为对早期电影摄影镜头的改进。

Series O 镜头采用 f/2.0 的最大光圈,基于双高斯结构对称设计,镜片由四组六片构成,具有近乎对称的结构。

Opic

Series O, Opic 的历史目录摘录

 

1920 年代中期:有声电影的兴起

随着 1920 年代中后期有声电影技术的发展,快速光圈镜头变得愈加重要。

摄影师转向安静但亮度较低的钨丝灯,这对光线捕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24 帧的有声电影帧率比默片的 16-18 帧率额外损失了 ½ 档光。

MyVideo
《翼》(Wings)中著名的跟踪镜头

1927 年:Ultra Speed 和 Super Speed Panchro

1927 年 10 月,Horace William Lee 提交了一项专利(美国专利 1779267),对Opic的设计进行了改进,从而诞生了 f/1.4 的 Ultra Speed Panchro 镜头。这一设计增加了高折射率的中间镜片,并引入了 12 个独特的曲面半径。

随后,这一设计又促成了 58mm f/1.3 的 Super Speed Panchro 镜头的发布,标志着 1927 年 “Panchro” 一词首次出现在镜头系列的命名中。

 

Panchro 的由来

20 世纪初期,早期的黑白底片仅对蓝色和绿色波长敏感,限制了摄影效果。例如,红色唇膏会显得发黑,而金发则会看起来很暗淡。

德国化学家 Hermann Wilhelm Vogel 通过在底片乳剂中加入染料扩展了光谱范围,催生了全色性(Panchromatic)胶片。这种底片几乎对可见光光谱全部波段敏感,从紫色到红色。

Cooke 的 Panchro 镜头则针对这种新型底片进行了优化,以解决因波长敏感性提升而显现出的色差问题,Panchro的名字正来源于其为全色性胶片(panchromatic film)服务的设计初衷。

 

1930 年代:未镀膜的 Cooke Speed Panchro

到了 1930 年,Lee 更新了其 Opic 设计,并开始专为电影摄影开发 Speed Panchro 镜头系列(美国专利 1955591A)。

这套未镀膜镜头系列包括从 24mm 到 121mm 的 13 个焦段,光圈均为 f/2.0。然而,由于缺乏镀膜,其实际 T 值未能接近 T2。

OriginalSpeedPanchroAd
《国际摄影师》杂志 1930 年 11 月刊 Speed-Panchro 广告

未镀膜的 Speed Panchro 镜头被用于多部经典电影,如《乱世春秋》(1933)、《影都艳史》(1933)和《金银岛》(1934)。

 

1947 年:Cooke 镜头开始使用镀膜技术

20 世纪 30 年代末,Taylor, Taylor & Hobson 的创始人 Taylor 兄弟相继去世。1945 年,公司改名为 Taylor-Hobson,并成为 Rank 组织的子公司。1947 年,Taylor-Hobson 开始在工厂中为镜头进行镀膜。

Speed Panchro 镜头的生产在此期间持续进行,镀膜后的镜头也标注了透光率(T-stop),并被称为 “Coated Cooke Speed Panchros(Series I)”。此外,镜头拥有者和租赁公司可以将未镀膜镜头送回工厂,进行镀膜和 T-stop 标记的处理。

相比之前的未镀膜镜头系列仅覆盖到 24mm 焦段,Taylor-Hobson 通过在玻璃配方中加入稀土元素提升了折射率,从而推出了 18mm T2.0 镜头,进一步扩展了焦段范围。镀膜后的镜头系列覆盖从 18mm 至 100mm 的焦段,多数镜头可达到 T2.3 的最大光圈值。

A mm Speed Panchro
18mm T2 Speed Panchro Series I(镀膜)

B Panchro mm f
100mm T2.8 Deep Field Panchro(镀膜)

镀膜镜头的经典影片使用案例包括《心声泪影》(1948)、《海角之魂》(1948),以及近期影片《她》(2013)的部分镜头。

 

1953 年:Series II Speed Panchro(S2)与二氧化钍的应用

Speed Panchro mm Series II resized web

1953 年,镜头设计师 Gordon Cook 推出了 Series II Speed Panchro 镜头系列,其中包括 25mm T2.2 镜头,并在 1958 年完成了涵盖 25mm 至 100mm 的全系列镜头,光圈范围为 T2.2 至 T2.8。

这些镜头中融入了更多的稀土玻璃以及新的镀膜技术,以降低反射并提升对比度和透光性能。同时,二氧化钍的加入显著减少了色差问题,但这种材料具有放射性,长期使用会导致镜片变色。

A SomeLikeItHot
《热情如火》(1959)

B Goldfinger
《007之金手指》(1964)

C Marnie
《艳贼》(1964)

 

1959 年:Series III Speed Panchro(S3)镜头

Peter A. Merigold 设计了 Series III 镜头。这一系列更新仅包含两个焦段:18mm 和 25mm。其中 18mm 镜头是对 Series I 的现代化重制,而 25mm 镜头则得到了全面升级。这两款镜头的光圈均为 T2.2,并成为最早使用非球面光学技术的电影镜头之一。

非球面镜片的应用显著提高了镜头的像差校正能力,同时也简化了光学结构,使镜头的体积得以减小。

Series II 和 Series III 镜头在之后的数十年中被广泛混合使用,后者通常覆盖更广的焦段范围。这些镜头还成为重新改装的热门选择,持续出现在大量影片的制作中。

A TheKillingFields
《杀戮战场》(1984)

B Reds
《烽火赤焰万里情》(1998)

C FarFromHeaven
《远离天堂》(2002)

D MrTurner
《透纳先生》(2014)

 

2010 年代起:数字电影的崛起与 Speed Panchro 的回归

随着数字电影的兴起,电影人对复古电影镜头的需求在 2010 年代后期开始增长。虽然 Speed Panchro Series II 和 III 镜头在多年间被重新改装,但结果并不总是理想,尤其是由二氧化钍镀膜引起的色偏问题让一些摄影师感到困扰。

2016 年,Cooke Optics 宣布复活经典的 Speed Panchro 镜头系列,采用现代玻璃和光学机械设计重新制作。

这些新款镜头基于原始的光学设计,提供完整的 12 支镜头套组,最大光圈为 T2.2,还包括一支 65mm 微距镜头。它们支持 Cooke 的 /i 技术,可覆盖 Super35mm 和全画幅格式。

A MotherlessBrooklyn

B MotherlessBrooklyn
《布鲁克林秘案》(2019)

通过 Cooke 档案馆及《电影镜头手册》(作者 Jay Holben 和 Christopher Probst ASC)的研究,我们得以深入了解这段镜头历史。